关键内容:
中泰金融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尊义认为,中国应采取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策略以应对美元主导地位。
李建议在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试点项目,同时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他敦促中国人民银行应用统一的监管原则,并考虑更广泛的资本市场改革。
一个稳定币策略对于人民币增加其国际影响力并对抗美元在国际金融中过度代表是必要的,文章中指出,该文章由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于7月1日发布。
李表示,美元的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广泛的稳定币发行角色所维持的。超过80%的世界稳定币都与美元挂钩,他说,这助长了美元流动性过剩。相比之下,人民币在跨境支付、贸易融资和储备中的代表性仍然不足。
李呼吁推出人民币稳定币策略
李在文章中表示,人民币的市场汇率被低估了,与该国的购买力平价(PPP)相比。李说:“这种低估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全球流动性不足,导致流动性溢价上升。”
他指出,虽然其他地区正在为稳定币推进监管框架,引用最近美国和香港的发展,中国尚未引入正式立法。
📝 美国参议院以68票对30票通过了《天才法案》,这是第一部重要的数字资产立法,并受到行业领导人的赞赏。 #regulation #stablecoins https://t.co/OSjotzTnUa
— 加密货币新闻 (@cryptonews) 2025年6月18日
他建议在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市场进行试点项目,同时要有明确的储备管理规则和法律定义。
据李表示,中国人民银行(PBOC)应在符合“同活动、同风险、同监管”原则的监管框架下探索发行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
他说,此举将扩大人民币在跨境结算、融资和数字支付中的使用,同时不会削弱货币控制。
“稳定币的核心功能不是取代法定货币,而是提供一种数字的、高效的跨境法定货币流通形式,增强挂钩货币的流动性及其全球地位,”他写道。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李还建议采取更广泛的措施来支持人民币的国际化,包括增加资本账户开放和调整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
他得出结论说,如果没有这些措施,人民币的经济权重与其国际使用之间的差距将持续存在,使中国在塑造全球货币体系的未来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人民币不在稳定币市场中缺席,限制了其在数字金融中的作用。没有一个合规且广泛使用的数字形式,该货币无法轻松扩展到跨境支付,也无法与美元支持的代币竞争。
监管将决定稳定币如何演变。如果中国延迟行动,其他人将制定标准。对于以人民币计价的稳定币的明确框架将使中国能够塑造数字支付流并减少对美元系统的依赖。